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

大學的質變與轉變

◎NOWnews今日論壇 2010/11/15 【黃崇銘】

一直以來,普世大眾都會這麼認為─大學是個單純樸實的空間,充滿著自由奔放的氣息,每位師生猶如校園中的園丁,為研究高深的學術,施肥補土、辛勤灌溉。曾幾何時, 當初廣開設立大門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,假系所評鑑之名,大刀闊斧,展開系所整併、裁撤的工作。

為此,全國各大學裡的學術單位,無不兢兢業業,猶如將系、所辦公室當作工廠,師、生就如生產線上的勞工,大量產出論文、講座、研討會,就怕少了業績、不良率高了一些,就淪為覘板上的魚肉、待宰的羔羊。

但問題是,學術資源本有所限,不是任何系所都能爭到足夠的教師人力與經費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雖以「大學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」設下了門檻,但決定誰能/否滿足「院、系、所及學位學程師資質基準」要求的資源分配者,反而成為系、所存亡的直接因素。

惟執生殺大權的資源分配者,長期為校園資深教師、少數群體所壟斷,新興系所在先天體質不良(獨立所請增教師員額僅3人,不足師資質量基準之5人),後天營養失調下(人力、經費短缺),注定那悲慘的命運。


(作者台灣青年智庫學會秘書長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